低迷惨淡了整整五年之后,迪士尼终于咸鱼翻身,再次靠经典续集夺下了票房冠军。无论是对迪士尼还是皮克斯,《头脑特工队 2》(Inside Out 2)强势拿下首周末票房冠军,都是一剂久违的强心剂。然而,这究竟是皮克斯整改之后的功劳,还是迪士尼的偶然撞大运?
再度拿下票房冠军
上周五,皮克斯预算两亿美元的新片《头脑特工队 2》正式在美国上映。首周末三天时间,这部续集在北美市场票房高达 1.55 亿美元(当前约 11.27 亿元人民币),几乎是此前市场预期 8000 万美元的近两倍,而加上若干海外市场的全球总票房则超过了 3 亿美元。
而且,《头脑特工队 2》是今年第一部北美首周末票房突破 1 亿美元的大片,几乎是另一部年度大片《沙丘 2》(8250 万美元)的两倍。按照每张电影票 12.5 美元计算,相当于有 1200 万美国人在首周末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头脑特工队 2》取得的首周末北美票房成绩,仅次于去年的全球票房年度总冠军《芭比》(1.62 亿美元)。至少可以相信,《头脑特工队 2》非常有望冲击今年的票房冠军。而且,很多重要的海外市场都还没有上映,中国大陆市场将在今天正式公映。
在今年的美国电影市场,《头脑特工队 2》能取得这个票房实属不易。相比去年“芭比 + 奥本海默”带动整体电影票房火爆的状况,今年美国电影整体票房表现平平,或许也是缺乏佳片的原因。Comscore 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北美票房总收入比去年少了近四分之一。
而此前的阵亡将士纪念日(5 月 27 日)假日,北美票房更是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差同期票房记录。那个档期的票房冠军《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四天总票房甚至只有 3230 万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4000 万美元。在这样的市况下,《头脑特工队 2》的大获成功的确令人感到意外。
曾经霸榜全球票房
对皮克斯来说,《头脑特工队 2》的开门红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因为这是首周末全球票房历史最高的皮克斯电影,直接超越了皮克斯历史上的诸多经典。而且,《头脑特工队 2》的口碑也非常不错,在美国电影点评网站烂番茄上的口碑高达 96%。
对迪士尼来说,这更是苦等五年的票房希望。曾经的迪士尼,只有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才能叫真正卖座。从 2014 年开始到 2019 年,迪士尼每年都有电影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而 2019 年更是迪士尼迄今难以逾越的票房巅峰。那年全球票房前五位全都被迪士尼包揽,更有七部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
在那一年,《阿拉丁》全球票房 10.5 亿美元,《玩具总动员 4》拿到 10.7 亿美元,《星球大战 9》得到 10.7 亿美元、《惊奇队长》入账 11.3 亿美元,《冰雪奇缘 2》带回 14.5 亿美元,《狮子王 2019》也收获了 16.6 亿美元。《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更是拿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28 亿美元票房。
但那也是迪士尼迄今最后的辉煌。随着疫情的到来,全球电影票房陷入长达两年的低谷。在疫情褪去之后,迪士尼似乎却始终没有恢复原先的吸金魔力。从 2020 年之后,迪士尼再也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
无论是迪士尼、漫威还是皮克斯,过去几年的年度大片都没有取得预期之中的票房成功,甚至无法打平高昂的制作成本。在华纳兄弟和派拉蒙等竞争对手靠着《芭比》和《超级马里奥》等大片获得票房丰收的同时,曾经的票房王者迪士尼却只能默默咽下苦涩。
皮克斯也怀疑自我
在美国动画行业,皮克斯占据着皇冠地位,他们不仅是电脑技术制作动画的技术潮流先驱,更在创意和内容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从《玩具总动员》到《机器人总动员》到《飞屋环游记》,皮克斯带来了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作品。
但随着迪士尼整体陷入低迷,皮克斯也没有幸免,他们近年来的几部高预算大片,和迪士尼一样连续遭遇了票房惨败。2022 年皮克斯出品的《巴斯光年》(Lightyear)全球票房只有 2.26 亿美元,对于这部预算高达两亿美元、来自黄金 IP《玩具总动员》的续集来说,这样的票房无疑是一种耻辱。
而去年的《疯狂元素城》则是开门黑,首周末票房创下了皮克斯电影首周末票房的最低纪录。虽然这部预算高达两亿美元的电影后来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最终票房达到 4.96 亿美元的中规中矩水平,但依然没有达到皮克斯的预期值。
皮克斯总裁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似乎都有点垂头丧气,(《疯狂元素城》票房低迷)这对团队士气带来了沉重打击。我觉得这是一部带有皮克斯风格的出色电影,但结果市场却并不买单。难道受众已经不想看我们的动画片了吗?”
流媒体冲击线下票房
虽然迪士尼创作能力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优先发展流媒体平台也是造成电影票房低迷的重要原因。因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所有影视作品,无论是新片还是经典,都会出现在流媒体平台上。从过去两年的操作来看,这个时间差大概是 3 个多月。
这种操作无疑会对观众心理产生不小影响,也对迪士尼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部电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或者宣发做得不到位,那么很多父母或许就没有太大的动力,花上几十美元购买电影票和爆米花可乐,带着孩子去电影院观看。
因为他们只要等待几个月,就可以在家里打开已经订阅的流媒体平台,观看同样的电影。Disney+ 在北美地区的用户增长已经陷入停滞,这或许意味着迪士尼的主要目标用户都已经订阅了他们的流媒体平台。
迪士尼 CEO 鲍勃?艾格(Bob Iger)此前也承认了这一点,“Disney+ 每月只需 7 美元,这比你全家去电影院看电影便宜太多了。因此我觉得现在一部电影要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的品质标准提升了。”
找回初心专注大屏幕
那么,如何让皮克斯找回昔日辉煌?
皮克斯总裁莫里斯去年制定了复兴计划:其核心就是重新聚焦大屏幕作品。莫里斯提出降低皮克斯的作品数量,集中资源打造精品,把产出量降低到每两年三部作品,其中至少包括一部经典系列的续集。另一方面,皮克斯上个月裁剪了 15% 的人员,175 名员工因此失业。
虽然迪士尼 CEO 鲍勃?艾格去年曾经尴尬地承认,迪士尼制作了太多的续集作品,他因此承诺要严格控制拍摄续集作品的品质要求;不过,莫里斯依然决定将皮克斯的经典作为最大优势,继续积极打造经典系列的续集。
在莫里斯看来,一方面固然要继续制作新片和新 IP,另一方面用深受市场喜爱的经典作品推出续集,也可以有效拉近与皮克斯传统观众的联系。除了此次大获成功的《头脑特工队 2》,《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随后都会推出续集。
因此,此次《头脑特工队 2》的成功,也可以给皮克斯管理层带来信心。在《头脑特工队 2》上映之前,皮克斯首席创意官多克特(Pete Docter)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暗示,如果《头脑特工队 2》再次票房失利,皮克斯可能不得不要对其业务模式进行重大调整。
“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票房大卖机会。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角色也已经广为人知,而且情节内容也打动人心。如果这(《头脑特工队 2》)都不能取得票房佳绩。我觉得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业务进行更为彻底的反思。”
回归初心回归主流
此次《头脑特工队 2》的票房大获成功,无疑给莫里斯的皮克斯扭转计划注入了信心,也验证了他新片搭配续集的策略成功之处。明年皮克斯会继续推出超级续集《玩具总动员 5》,同时推出新片《外形奇遇记》(Elio)。
为什么《头脑特工队 2》能给皮克斯带来久违的票房成功?或许回归初心和主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部电影并没有强行推广价值观或者选角多元化,而更注重顺其自然和打动人心,完全满足了第一部电影观众的内容预期。
2015 年上映的《头脑特工队》第一部是叫好又叫座,更是皮克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这部电影以一种拟人的表现手法,描述了一位小女孩 Riley 成长过程中的忧愁、恐惧、愤怒、恶心与喜悦等诸多复杂交织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一个动画人物作为代表。这部电影不仅拿到了 8.75 亿美元的票房佳绩,更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等诸多行业奖项的认可。
在第一部电影的结束,喜悦小人问了观众一个问题,“毕竟 Riley 已经 12 岁了,她身上还会发生什么?”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头脑特工队 2》。第二部电影继续讲述了 Riley 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更为复杂的情绪,除了以往的五种情绪之外,又增加了嫉妒、尴尬、倦怠和焦虑。
可以说,喜欢第一部《头脑特工队》的皮克斯影迷,就很难抗拒去看第二部电影。因为这两部电影虽然不同导演,却有着完全相同的逻辑。去年 11 月,《头脑特工队 2》的预告片上线 24 小时就获得了 1.57 亿次观看,甚至超越了《冰雪奇缘 2》。
而在过去几部皮克斯票房失利的电影中,主创人员都存在为了推广多元价值观而偏离主流受众的问题,例如强行在《玩具总动员》的续集《光年》中加入男同性恋元素,导致这部电影被整个穆斯林世界所抵制,而在本土市场也只有 5100 万美元的的水平。而《疯狂元素城》、《青春变形计》都是探索亚裔移民到美国之后融入的小众主题,虽然构思很好,但却受众市场太小。
看起来,努力回归常规和主流的不仅是皮克斯,还有迪士尼。《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两部真人动画电影分别启用非裔和拉丁裔演员,饰演两个白人的童话经典,引发了影迷与舆论的巨大争议。虽然迪士尼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但付出的票房代价却是惨痛的。《小美人鱼》甚至出现了北美市场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倒挂现象。
迪士尼近期还宣布了《海洋奇缘》(Moana)真人版的主角。这一次他终于没有再强行跨越种族选角,故意模糊种族界限,而是直接选择了萨摩亚裔的澳大利亚演员拉加阿尼亚(Catherine Laga’aia),而巨石强森也如众望所归地饰演真人版 Moana,没有比他更适合的演员了。
迪士尼终于上道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